到底什么是数字化?什么是信息化?BIM算数字化么?

谈论数字化转型就一定不能不谈信息化,没有信息化作为前提,数字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从一个产品人的角度来看,信息化都是有具体使用场景的,可以按照场景来对信息化进行分类,比如做财务管理的(金蝶、用友等),做协同办公的(OA系统等),做建筑设计的(浩辰CAD,AutoCAD等),做广告设计的(Photoshop,illustrator等)。这些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需要实物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在没有这些软件之前,电脑甚至都算不上生产工具,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你需要的是画板和硫酸纸,作为一名财务你需要的是写满数据的账本,作为一名画家你需要的是一块画板和颜料。只有当信息化来临,有了专业的信息化工具,电脑才成为了必要的生产资料,帮助人们去记录和存储信息。

马云说:“IT(信息)时代是一切业务数据化,DT(数字)时代是一切数据业务化”。

我深以为然。


然而,在很多场合我们还是很容易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混为一谈,甚至用数字化去否定信息化。当我在公司上了一套OA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把所有的文件资料以及业务都搬到线上,我可以鼓舞自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但狭义上说,这一步只是信息化,因为仅仅是把真实世界的东西通过技术手段转移到了线上,而线下的业务动作一样没少。

那接下来怎么做才算数字化的开始呢?


我以协同办公为例,第一步业务分解,试想一下日常的业务动作是不是可以抽象成三个阶段:信息发送、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处理。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打印签字、扫描、上传OA、走流程还记忆犹新吧?传统OA系统,以审批流为特征,让信息发送到信息接收的效率提高了,办公过程规范了,信息可追溯了,信息安全提高了。然而这个阶段,由于信息没有进行业务化处理,使得很多信息仅仅是以文件、图片、视频的形式零散的存储了起来。当需要使用旧数据的时候,调取困难。催生了一种职场保命技能——文件夹结构化存储。


于是数据业务化的信息系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办公协同系统开始深度与业务融合,出现了基于业务场景定制开发的信息平台。比如基于财会业务发展壮大的用友、金蝶。随着基于线下业务的信息流,业务流被全线打通,很多使用场景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这一步才真正的叩到了数字化的大门。


以建筑行业为例,从地产商拿地设计投标到施工单位进场施工,物业单位交付运营是很长的一个产业链,业务复杂。国内很多厂商的开发策略就是先覆盖一块业务,然后再进行拓展。这无可厚非。然而建筑行业的产业链足够庞大,不同业务环节孵化出了不同的信息化平台,比如搞造价预算崛起的广联达、搞资产管理的明源、搞竣工资料的品茗等。至今没有一个产品可以覆盖全产业链。问题出现了,由于不同业务环节使用不同信息平台,使得数据不能复用,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减弱,降低了数据业务化的价值和工作效率。


必须有一个载体可以将产业链上的信息打通。


目前工程师们想到的就是上个世纪诞生的BIM技术,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里的“M”是管理Management,翻译过来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信息管理,从这个定义来看,BIM是属于信息化的范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BIM已经在方案投标、建筑设计、成本预算、工程施工、案场销售、物业运营等方面大展拳脚。刚才说了数字化需要信息化作为铺垫,那BIM和数字化之间,我认为BIM是建筑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有了BIM就有了一个载体,他可以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串联起来。


试想一下,有一天甲方工程师通过BIM模型向设计院下达了修改室内装修材料的指令,设计师可以在打开BIM的同时就收到消息提醒,并且立即完成签确和反馈,信息通过预设的设计变更流程顺利传达到施工单位和项目部,甲方的预算可以立刻更新工程量清单,乙方的预算可以在收到变更指令的同时,立刻掌握项目成本变化情况。项目物资和采购在收到指令后可以立刻调整物资招采计划和材料进场计划。


信息通过BIM模型进行传递数据代替了人进行着业务交互动作,这样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在全产业链传递的效率。人只需要对关键节点进行确认和检查即可,随着目前大火的ChatGPT技术的出现,我相信未来需要签确的环节也会越来越少,直到信息的交互完全可以摆脱人工的干预,这样我们也许就真正的进入了数字化世界的大门。


文章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341727693618628

腾讯云推出云产品限时特惠抢购活动:2C2G云服务器7.9元/月起
本文链接:https://www.jhelp.net/p/VJGoOXnfX5tWA5TU (转载请保留)。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